]article_adlist-->
导读:2018-2024年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不断变化。仪器信息网基于海关总署数据,深入剖析七年间质谱仪进口趋势、国别进口数量及金额变化,揭示市场格局演变与未来机遇。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机制调整,请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article_adlist-->作为高端分析仪器领域的核心设备,质谱仪市场长期呈现进口品牌主导的格局,其中大型质谱仪器的进口更是超过90%。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以来,质谱仪在关税调整、出口管制与自主创新需求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一次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对2018-2024年,海关质谱仪进口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此次分析不仅包括该期间质谱仪进口的整体趋势,还详细展示了从不同国家进口的数量及金额的显著变化,本篇也旨在为业界了解国内质谱仪市场现状提供一份参考。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包含由有质谱联用仪(HS编码90278120)和其他质谱仪(HS编码90278190),以下总数据合称为“质谱仪”)
三阶跃迁:进口市场的七年进化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七年间,进口质谱仪数量在2019年降到最低,为11693台,而进口质谱仪金额在2023年达到峰值,为18.98亿美元。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质谱仪总量为12,424台,进口总额达14.43亿美元。随后市场走势可分为三个典型阶段:
第一阶段(2018-2020年):量价波动,贸易战阴霾初现。 从图中明显得出,2019年进口数量及金额双双跌至七年间最低点,随后在2020年开始回升,并较2018年有小幅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正V型”走势。尽管我们无法定论质谱仪进口量及金额的下降是否只是由中美贸易战引起的,但贸易战无疑对质谱仪等高端仪器设备市场产生了影响。
第二阶段(2020-2023年):量稳价升,结构性调整。 2020年,进口量骤降至13,889台,跌幅高达48%,同期进口金额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随后,进口量维持在13,000-16,000台的区间波动,但金额持续攀升,至2023年达到18.98亿美元的高点,同比增长7.5%。这一阶段的数据反映出我国正转向采购高性能、高价值的质谱设备。而这一转变的背后,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等“组合拳”,旨在支持高校、医院及中小微型企业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政府对科学仪器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的去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阶段(2023-2024年):量价齐跌,转折点显现。 进口量同比锐减20.75%(减少3353台),金额更是暴跌36.2%(减少5.0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单台设备均价较2023年下降约19.5%。这反映出高端质谱仪需求出现收缩,或是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统计,国产质谱仪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的约1.5%增长至2023年的约11.2%(销售额)。另2024年招投标市场数据也进一步印证这一趋势,国产质谱仪前三季度的中标数量及金额分别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2.4%和1%,也展现国产仪器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质谱仪市场主力的四极杆质谱仪,近年来单价持续走低,这也是导致进口金额显著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品牌 ≠ 美国造?红腾网
从进口来源地看,在收集2018-2024年中国质谱联用仪(HS编码90278120)美国进口量及金额相关数据的同时也收集了新加坡、日本、德国、英国四个主要进口国家作为对比,以期更客观地观察近期中国进口质谱联用仪市场情况。
根据2018年海关数据统计分析,美国在中国质谱联用仪进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32.95%,位居各进口来源国之首。然而,在2018-2019年首次贸易战期间,进口质谱格局就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进口量急剧下滑45.65个百分点,市场领导地位受到明显冲击。与此同时,新加坡和日本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2019年新加坡对中国出口质谱联用仪的市场份额飙升至32.25%,日本占比也达到31.03%,两国合计占据中国进口市场63.28%的份额。
再从各国进口金额来看,2018年美国与新加坡并列首位,均超1.8亿美元。随着2018年-2019年中美贸易战下,美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及金额均大幅下降(占比从32%跌至19%)。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作为众多跨国仪器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自贸易战开始至今,始终保持着对华出口质谱联用仪的高数量和高金额。此前,仪器信息网在对美国仪器品牌全球生产线分布情况统计中,就注意到珀金埃尔默曾已公开其在新加坡的布局,且该工厂就是其检测和分析仪器的全球生产基地,覆盖有质谱、气相色谱等仪器的制造和服务。此外,多家进口品牌也在新加坡设有生产基地,并且结合上述数据也充分体现了这些跨国仪器企业通过全球化产业链布局,有效规避贸易壁垒、保障市场供应的战略成效。与此同时,日本对华出口的质谱仪多年来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7年间国际贸易关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从日本进口的质谱联用仪平均占比保持在24%上下。
相关阅读:美国仪器品牌是否会受关税影响?未必!(附全球生产线统计表)关税战阴云下,国产质谱仪的突围之路
面对新一轮中美关税的摩擦,给科学仪器市场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国产质谱仪面临的挑战不再只是关税本身,而是如何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迈出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面对外部压力,国家层面已然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应用专项》中均提出要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仪器。与此同时,多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启动“质谱国产化攻关”工程等,旨在推动离子源、分析器、检出器、质谱软件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同时,除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构建完整的质谱仪产业链也至关重要。这需要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国产质谱仪的整体发展。
在关税不断调整期间,多家国产质谱仪及试剂耗材厂商也纷纷回应,表示将助力突破“关税围城”,将以“硬核技术+本土化服务”构建起差异化优势,从核心部件突破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为国产质谱仪的发展之路注入强劲动力。
纵观过去七年的进口数据,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下,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面临着复杂变局。而近期关税的再度博弈,或许将再次上演美国在华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的“历史一幕”。与此同时,对于中国质谱行业而言,这也或许正是其向全球产业链跃升的历史窗口。
— ↓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 —此次关税还将带来哪些影响?5月11-13将于上海松江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5)上,我们欢迎更多业界同仁前来,共话热点。
附:ACCSI2025主要参会对象
仪器厂商董事长及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市场总监红腾网,政府领导,检测机构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高校/科研单位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产业园负责人,媒体记者等。
参会报名:18001351263 邹女士
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
年会官网地址:
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微信添加ACCSI2025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AI大潮袭来,唯有学习方能不被淘汰。全新升级版的AI学习资料包免费下载:《AI资料包升级版新增厦大湖南大学等》
领取方式:关注本号,后台回复“324”无门槛免费领取(如下图)。
]article_adlist-->| 版权: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article_adlist-->| 转载:须本号授权,请联系主编| 来源:仪器信息网
| 作者:Soleil
| 责编:安安
| 视觉:长艳 柱子
微信阅读顺序改版了~
]article_adlist-->请帮小编点下"👍🏻"和"❤️"
]article_adlist-->
金猎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