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融大牛证券,大家第一想到的事情就是“孔融让梨“的典故,在我国也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的典故。
孔融,字文举(153年至208年),出生于孔子故乡 山东曲阜 。
孔融(网络配图)
看到这里很多并不知情的读者肯定都心存疑虑:孔融和孔子故乡同为 山东曲阜,且两人都姓孔,冥冥之中两人是否有着某种未知的联系?
签案是肯定的!孔融乃是孔子第二十世孙, 汉 末官员、名士、 文学家,东汉献帝时期,历任青州刺史、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等职。
董卓入京时期,专横跋扈,把持朝政,孔融为人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立志匡扶汉室,认定汉室为正统,对董卓所作所为嗤之以鼻,故而屡屡出言讥讽董卓。
影视剧中的董卓
展开剩余81%惹得董卓恼怒不已,欲除之而后快。然而董卓碍于其为大儒孔子之后,名士身份,颇有声望,杀之将为天下人所不容,故尔不敢明目张胆杀死孔融。
于是只得借机将孔融调离洛阳,假天子之手授命其为北海相大牛证券,当时的北海黄巾军及盗匪猖獗,董卓欲借黄巾军之手兵不血刃除掉孔融。
然而孔融到任后对当地施以仁政,体恤百姓,四处讲学,再加之其名士身份,在当地很快便聚拢了不少军民一起抵抗叛军。
开仓放粮(网络配图)
不过缺兵少将的孔融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黄巾军的进攻,情况万分危急,只得派大将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援。
据《三国志》所载,太史慈赶到平原向刘备求救。刘备严肃的说了一句话:“孔融先生竟然知道世上还有刘备这个人啊!”
很多朋友看到这句话肯定会认为刘备此言带有嘲讽抱怨的意味!
事实确并非如此,此时刘备位居平原相,孔融为北海相,两人地位相同,但刘备向来以汉室正统自居,且其部下军队皆是身经百战,更是有关张等闻名于世的勇将,战力远非孔融能比。
黄巾军
而孔融属孔子之后大牛证券,名声之大,连董卓都不敢轻易杀之,所以,刘备此言并非嘲讽抱怨。
而是感慨孔融此等大名士在危急时刻,并未找北海周边强如曹操、袁绍等诸侯帮忙,居然是找到同为兵微将寡的自己帮忙。
刘备认为被孔融此等大名士赏识是其之幸,非常高兴,遂派三千精兵援助孔融击退管亥所率领的黄巾军。
黄巾军(网络配图)
为何孔融会只求援刘备?
上文提过 孔融为人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一心扶持汉室,认定汉室为正统。而刘备向来以汉室正统自居。
周边诸侯又都对汉室有不臣之心,有心取而代之,这让世代受儒家思想所育的孔融是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为伍的,因此才会向素未谋面的刘备求援。
刘备大军
那么,连董卓都觉得烫手的山芋,刺头孔融又是如何被曹操灭门的?
公元196年,袁绍委派其子袁谭上任青州刺史(同期孔融亦为青州刺史),并带兵攻打孔融。
此时的孔融手下并无大将可用,三国第一神射手的太史慈解黄巾军管亥之围后便返乡而去,兵微将寡的孔融最后战至几百人,最终被袁绍攻陷,只身投奔曹操。以此也可见大儒孔融的号召凝聚力!
而在如日中天的曹操帐下,孔融并没有因此时的曹操权势滔天而向其低头,收敛自己的个性,而是经常与之发生争辩,言辞激烈,暗讽曹操,外加曹操为人本性就多疑,外加 郗虑的诬陷,最终惹怒曹操,被其抓住准备处死。
网络配图
孔融已知自己必死,但膝下尚有两幼子放心不下,大者9岁,小者8岁,被抓之时恳求使者放过自己尚幼的两个儿子,未料两个幼子一点也不害怕。
不慌不忙的说:“父亲,你这求情不纯属多余的嘛!你见到过被捣散的鸟巢能有完好无损的鸟蛋么?果不其然然,没过多久,第二批使者奉命前来抓捕孔融的两个儿子。”
两幼子与其父同归黄泉,孔融终年56岁,两幼子尚未成年便命归黄泉,令人怜悯。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两幼子至理名言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此传颂至今!
生逢乱世,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孔融刚正不阿大牛证券,报效国家的心值得吾辈学习。
发布于:陕西省金猎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